浏览: 日期:2025-03-21
四川省德阳市黄许职业高级中学校始建于1958年,1984年由普通高中改办职业教育。学校秉承“敬业·笃行·精进·创造”的校训、“和谐·文明·崇德 精技”的校风和“笃学·善思·力行·致远”的学风,先后荣获全国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、四川省校风示范校、四川省民族教育先进集体、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、德阳市文明单位、德阳市卫生单位、德阳市规范化家长学校等荣誉,连续20余年保持德阳市教育督导优秀学校称号。如今,学校正向建成“全市一流、省内知名”的中职名校而奋勇前行。
学校坚持“就业有优势,升学有渠道,创业有本领,幸福有基础”的四轮驱动人才发展战略,坚持“技能固本,质量立校,科研兴校,特色强校”的发展思路,确立了“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”的育人目标,形成了“和合共生,美美与共”的学校核心文化理念,深度对接装备制造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,坚持内涵发展,突出办学特色,弘扬工匠精神。现开办有机械加工技术、汽车运用与维修、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、机电技术应用(含工业机器人与无人机专业)、计算机应用(含电竞运动与管理)、动漫与游戏制作、建筑工程施工、工艺美术、会计事务及电子商务等专业。2024年被市教育局列为“职普融通”试点校,开设有“职普融通综合高中班”“职教本科实验班”“高职单招实验班”“国际(留学)实验班”“产业订单班”。
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凭借强大的师资力量、一流的办学条件、优越的地理位置、深厚的文化底蕴,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把“三全育人”作为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,持续推动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不断走深走实,探索实践了课程育人、科研育人、实践育人、文化育人、网络育人、管理育人、服务育人等系列改革新举措,形成了育人新成效。办学40年来,黄许职中共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4000余人,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30000余名优秀技能人才,高考升学率达98%以上,就业率达99%以上。优秀的办学业绩和良好的校风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,被老百姓称为“德阳工匠的摇篮”。
区位有优势
学校地处德阳市区洮河路299号。东临天府数谷,南靠5G智慧产业园,西望智能制造创新中心,北接的中欧班列国际物流港,是产业园区建设的战略伙伴。面向智能制造、数字经济、文化艺术办学具有独特区位优势。
教学有质量
学校依托德阳当地高职院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、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、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,引进多家科技等企业,采用“院-校-企-园”四方合作培养,理实一体化、岗位实景化、虚拟仿真化教学,纵向贯通培育高级技术技能人才。
升学有通道
学校是多所本、专科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校,名师执教,现已跻身德阳市高考大户,一大批学子通过职教高考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。
就业有保障
学校与省内外多家装备制造、电子与自动化、电子商务、汽车生产销售和建筑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。学生入学后,可签订订单培养协议、就业意向协议,按规定修完学业,合格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到相关行业企业就业,就业率高达99%.
四川省德阳市黄许职业高级中学校
德阳市旌阳区教育和体育局
智能制造部 数字经济部
机械加工技术 机电技术应用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汽车运用与维修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建筑工程施工 电子商务 会计事务 计算机应用 动漫与游戏制作 工艺美术 舞蹈表演
1958年,学校始建,校址在黄许镇南街,校名为德阳黄许中学,是一所普通高完中。
1983年,学校改办为中等职业学校,校名为四川省德阳市黄许职业高级中学校。
1984年,学校开始招收第一批中职生。
1996年,学校首批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,增挂职业中专校牌,又名四川省德阳市黄许职业中专学校。
2007年,学校与四川现代科技职业学校联合办学,更名为四川省德阳黄许职业中专学校(民办)。
2009年,学校计算机专业搬迁至德阳市区白河巷(原德阳市经济学校)。
2012年,学校由原址黄许镇南街整体搬迁至德阳市区洮河路299号。
2024年,学校恢复公办体制,仍使用四川省德阳市黄许职业高级中学校名称。
2025年,学校增设德阳市旌阳综合高级中学校,开始招收普通高中班。
王约车 1983年—1985年
刘 红 1985年—1986年
刘昌明 1986年—1993年
肖贻光 1993年—2012年
曾顺斌 2012年—2021年
付先庆 2021年—2024年
黄安勇 2024年—
德阳市旌阳区洮河路299号
0838-6166608(招生办)